当前位置:主页 > 规划动态 >




浙江出台全国首个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 划分三大类别

         作为特色小镇的起源地,浙江近期又有了新动作。
    近日,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成为全国首个针对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工作出台的专项指导性文件。
    据了解,《指南》由浙江省发改委委托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而成,对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既要求遵循共性目标,又强调突出特色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自2015年出台《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以来,近三年时间内,浙江省有关部门已经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浙江省特色小镇验收命名办法(试行)的通知》、《特色小镇评定规范》等文件,在探索特色小镇的宏观制度方面已经构建出系统的工作体系。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指南》的出炉,为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提供了规划依据,形成了“规划有指南、创建有导则、考核有办法、验收有标准”的浙江特色小镇工作体系。
    受访专家表示,浙江特色小镇通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建设,在管理、考核、评价与规划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与系统的管理体系,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与此同时,目前浙江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高新技术欠缺,创新产业、新兴产业的比重偏低等问题,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完成从制度完善到发展完善的转变,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耐心。
    对特色小镇分类
    根据《指南》,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在遵循“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的原则基础上被分成三大类,作为引导特色小镇“特色化”规划建设的分类基础。
    其中,第一大类为“以提供技术与金融服务产品为主”,主要分为信息经济小镇、时尚小镇A、金融小镇三个主要小镇类型;第二大类为“以提供实物产品为主”,下分环保小镇、健康小镇A、时尚小镇B与高端装备制造小镇;第三大类为“以提供体验服务产品为主”,主要分为健康小镇B、旅游小镇和历史经典小镇三个主要小镇类型。
    浙江省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指南》将特色小镇分为三大类的主要依据是目前浙江已经培育出的小镇类型,对其按照产业类型进行划分,主要目的是便于当前特色小镇在培育过程中的分类管理与考核评价。
    值得关注的是,《指南》的分类中也在对产业类型的划分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细化的分类。集中体现在,《指南》中将时尚小镇与健康小镇分为“A”与“B”两种细分类别。
    《指南》将研发设计型时尚小镇定义为“时尚小镇A”,而将产品制造型小镇定义为“时尚小镇B”;制药和医疗器械等制造业为主的小镇定位为“健康小镇A”,而以康养保健为主的小镇划分为“健康小镇B”。
    “第一类是知识服务,包括工艺技术和金融服务等;第二类是实物产品,第三类是吃喝玩乐有关的体验性服务。”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据其介绍,实际在对特色小镇的划分过程中,仅按照小镇的产业来划分,有些特色小镇的类型并不能划分得很清楚,因此《指南》的划分类别还从浙江特色小镇的实际出发,结合产业门类和未来需求进行了进一步考量与划分。
    短板与对策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指南》发布后,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现已形成了“规划有指南、创建有导则、考核有办法、验收有标准”的工作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自2015年4月22日《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正式发布开始,浙江省围绕特色小镇的探索建设工作先后发布了《关于印发浙江省特色小镇验收命名办法(试行)的通知》、《特色小镇评定规范》等文件,通过在规划、管理、考核与评价领域的政策出台,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体系。
    “与三年前相比,现在的特色小镇在管理、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水平远远提高了,之前很多都是没有可以参照的。”潘毅刚介绍,从特色小镇的探索建设角度来说,浙江近几年期间每年都有新的政策、指南与指标颁布,在指标与制度建设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与完善。
    与此同时,相较于较为完善与系统的管理体制,当前浙江的特色小镇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短板。
    潘毅刚指出,当前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创新力方面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欠缺,创新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比重偏低,产业虽集聚但强得并不突出。
    卓勇良则认为,浙江特色小镇中依然存在着包装过度,产业虽集聚但不够强,以及“用美好的愿望来替代发展的过程”等不足。
    实际上,此次发布的《指南》中也针对这些短板进行了一定的规划与引导。在“特而强”的产业方面,《指南》对三大类小镇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要求,力图引导特色小镇形成产业领导力,制定引进、培育和壮大领军企业的措施,确定特色小镇所在领域的龙头地位。
    例如,在信息经济小镇的建设中,《指南》要求引进或培育相关的总部企业或隐形冠军企业等;在提供实物产品的第二大类小镇的建设中,要求引进或培育环保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制药和时尚产品制造的总部企业或隐形冠军企业等。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使特色小镇建设朝着“特而强”的方向发展,此次出台的《指南》中还明确了在用地性质转变、完善人才保障与提升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诸多政策创新。
    同时,《指南》里首次明确了特色小镇需制定合理的居住用地规模,并给出了详细的规划标准:在建设用地的范围内,宜规划人均居住用地23-36平方米/人,常住人口为3000-4000人,并规划要求设定包括餐饮、购物等设施在内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未来产业的发展会很迅速,但真正的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潘毅刚分析,浙江目前已经认定真正建成的特色小镇仅有两家(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其他的众多特色小镇仍在培育中,因此制度的完善仅为第一步,如何更好地服务与引导后期特色小镇的建设更为重要
 

    新一轮合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将聚焦4大方面内容,修编期限至2035年,计划明年3月征求公众意见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4月16日,“2018年全市规划建设管理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合肥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编制工作将从政府和规划部门的“独角戏”,变为凝聚全市共识的“大合唱”。
    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合肥市一共编制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从总体上看,都在不同时期对引领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合肥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合肥市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于201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规划期限到2020年。
    当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的实施,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江淮运河、“米”字形高铁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重要项目深入推进,合肥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迫在眉睫。
    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期限将至2035年,正值合肥市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并为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夯实基础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开启合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将超前谋划城市新一轮发展,形成合肥2035年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目标和空间格局。
    新规划将聚焦4大方面内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要真正使总体规划成为对合肥“有用”、“管用”的规划。按照目前的考虑,此次规划内容将聚焦四大方面。
    第一,重点研究合肥大都市区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策,带动合肥都市圈并辐射全省。
    第二,准确研判合肥市的人、地、房、财等要素空间分布,发现问题并精准施策解决问题,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第三,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格局;完善生态网络,构建“绿色发展、美丽合肥”的生态格局;高标准打造城市标志性区域和重点公共空间,构建具有“大湖名城”风范的魅力空间格局;以共享民生服务为核心,构建宜居宜业“幸福合肥”的公共服务格局;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促进外围市县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协同均衡的市域格局。
    第四,优化治理,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加强全域管控,兼顾集中和非集中建设区的发展引导;加强多规合一,实现规划统筹和统筹规划的结合。
    新规划将成凝聚全市共识的“大合唱”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合肥市将建立“区县部门一起编规划、创新公众参与做规划、全域管控共同守规划”的工作组织方式,引导全市各个单位参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形成多层次、多领域规划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总规编制从政府和规划部门的“独角戏”,变为凝聚全市共识的“大合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规划的编制还将出现多个转变。从过于偏重物质空间建设的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过于偏重服务经济增长的经济至上转向五位一体,更加注重社会、生态和文化建设;从过于追求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过于强调空间供给的保障发展转向引领发展,更加注重底线管控和战略前瞻;从过于强调目标导向的静态蓝图转向动态行动,更加注重上下互动和刚弹结合。
    计划明年3月征求公众意见
    合肥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包括总规实施评估、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分区规划大纲和行业规划大纲、总规纲要和总规成果等四部分。按计划,将在今年5月完成《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实施评估成果。
    同时,重视前期研究工作,从人文城市,绿色城市,创新城市和活力城市等4个方面,确定12个支撑性专题研究和5个重点专项规划,覆盖城市创新、巢湖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城市文化、区域协调、城市规模、空间优化等方面。计划今年10月完成专题研究最终成果,12月完成专项规划最终成果。
今年11月,完成区2035年规划大纲、行业规划大纲草案,12月完成分区规划大纲、行业规划大纲方案。2019年2月,完成总规成果。2019年3月广泛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征求公众意见;2019年4月完成总体规划送审成果,做好上报国务院审批的准备。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规划设计协会
版权声明:本网站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